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时间:
雨过天晴——电影《雨季》观感
  发布时间:2015-09-18 10:47:36 打印 字号: | |
  曾经看过马其顿导演曼彻夫斯基的成名作《Before the rain》(中文译名为《暴雨将至》),影片分为三个段落讲述不同时空的故事,却在结束之时又诡异地回到了原点,其结构之精妙堪称奇绝,但其内涵实在深厚,还未参透,不敢置喙。恰好,还曾看过一部名字相反的电影,叫做《After the rain》(中文译名为《雨季》),虽名不见经传,但看后很有感触,割舍不下,随即又看了一遍,终于堆出些文字来,算不得影评,只是一种推介,与大家共享。

  雨淅淅沥沥淋在窗子上的时候,所有的怒火和积郁都被淋湿,都在降落。这时侯,爱玛雪白的身体卧在未婚夫的臂弯里,胸口汩汩地流着血,一支来福枪倒在地上。黑人约瑟夫,不,他不喜欢别人叫他约瑟夫,他强调他的本名叫做维斯斯,这名字的意思是醒来,它传递着祖先的精神和荣耀。维斯斯走出门去,他昂起头、大踏步地走着,对疾驰而来的警车和随之跑来的社区警察视若无睹。

  这是电影《雨季》几经跌宕后的重要片段。就在刚刚过去的夜里,维斯斯无端但很坦然地遭遇了这片土地上的黑色同胞们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的事情。这是1986年,种族隔离的黑幕还笼罩着南非,白人们对黑人实行宵禁,夜间上街的黑人将被拘捕甚至遭受其他额外惩罚。这日,为白人舞女们做灯光师的维斯斯因为工作太晚无法回家,好心的舞蹈演员爱玛开车将他带回家中。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起先是爱玛的车坏了,维斯斯帮她修车修到天黑,眼中并无肤色之分的爱玛感激地将他带回家。他睡在睡袋里,在地板上,有些惶恐。第二天走的时候,他遗忘了他的黑色笔记本。那是他随时记录所思所想的本子,比如当他某天在火车上又一次看到那个穿着红色线外套的黑人小男孩凭空出现并直直地望着他的时候,他会立即写道:“他大约十岁,我见过他很多次,也许一百次,也许一辈子。他看起来年龄很小。他似乎很害怕。你可以说他的未来似乎不确定。实际上,从我站的地方开始,它似乎已经注定了。”

  在其他时刻,他继续写道:“这个小男孩叫维斯斯,他的老师告诉他,总有一天你会出去在白人的世界里工作,在他们的厨房或者花园里。维斯斯这名字对于他们来说太复杂了,他最好用个像约瑟夫一样的名字,他们会喜欢的。但是这个小男孩说不,他的父亲曾经告诉他,他的名字叫维斯斯,他应该为此自豪,它传承着祖先的精神,它属于他。但是,当这个小男孩开始长大,他发现他开始慢慢失去他的精神和他的叛逆,他发现为了生存,他可以走出去到白人的世界里工作,而且他做到了。每晚他试图做梦,去记起那个小孩,记起他的精神,但无论他多么努力,他就是不能。直到他深深地意识到,他已经死了,那些努力所能带来的只是噩梦,还有对他的人民、对他们的未来的巨大恐惧。”

  对现实的无力反抗和对未来的恐惧,这是埋在他心底的伤痛。而白人们也并非没有痛处。当爱玛读过维斯斯的笔记并与黑人们近距离接触进而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后,她与维斯斯成为两个种族中少有的可以做心灵交流的朋友。她对着夜空带着幽深的眼神说:“而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却永远也找不到祖国的感觉。”

  这种感受她从来没有机会对男友史蒂夫说过,他们相爱又各自受着不同的煎熬,但史蒂夫的封闭使他们无法互诉痛苦,更无从沟通痛苦的根源。史蒂夫是个士兵,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被母亲从黑人玩伴中拉回来,并严厉地教育,那眼神和话语他永远都记得,并时常化作噩梦惊扰他。他母亲满含恐惧颤抖着说:“早晚有一天,他们会杀了我们的,孩子,还会占有我们,到了那一天,你要出来保护我们,和我们的国家!我们指望你来保护我们,孩子!”

  这个面色苍白的英国士兵,在儿时的黑人玩伴留下的记忆中,他不能摆脱对黑人种族的怜悯之心,然而母亲的教育使他不能不荷枪实弹去和反抗的黑人们战斗。当这种无法言说的矛盾纠结到极点,当他在战斗中忍不住扑灭一个黑人身上的火之后,他再也无法忍受了,他逃了出来,就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他成了逃兵!

然而,当他满怀痛苦、费尽辛苦赶回爱玛家的时候,他却发现爱玛床上的黑人维斯斯!当天夜里,因为担心维斯斯受凉,心地善良而单纯的爱玛便叫他躺在床的另一边。维斯斯深受感动,却未料想突然间被掀下床去。

  好戏就此铺展开来。史蒂夫的愤怒、狂躁以及本就压抑许久的扭曲了的痛苦就此发泄,他用他那不忍杀害黑人平民的枪逼迫维斯斯供述“偷情”事实,当发现爱玛想要帮助维斯斯逃跑时,干脆又把两人捆在一起。他一会儿愤怒,一会儿平静;一会儿理智,一会儿疯狂;一会儿疲倦了任维斯斯走向门去,一会儿又突然醒悟把他撕扯回来。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维斯斯的供认。在维斯斯不再惊慌反而充满怜悯的目光里,这个异族士兵只是一个不比自己幸福和高贵的失败者。

  为得到与维斯斯单独对话或角斗的机会,在天色见亮之后,斯蒂夫指使爱玛到外面买烟和食物,而当爱玛与社区警察说了几句话走回来的身影出现在窗子里的时候,史蒂夫又神经质地以为爱玛报了警。当爱玛走进来的时候,他愤怒地举起枪,刚在对话后差一点被放掉而又被疯狂截回的维斯斯,则企图夺下武器。二人夺枪扭打。“砰——”,像气泡被用力吹着、欣赏着、畅想着,却在一瞬间突然爆碎,一场激战了数个回合、颇具戏剧张力的冲突在爱玛的血泊中戛然而止。

  故事并没有结束。斯蒂夫被判有罪,在法庭上,当法官问到为何枪上有两个人的指纹时,他望着旁听席上的一直对他委以期望的父母和始终保持淡定自信的维斯斯,什么都没有说。

  1994年5月10日,当纳尔逊•曼德拉激动人心的就职演说响彻南非的时候,已经成为教师并用他追求自由且自尊自信的心灵教育孩子的维斯斯来到监狱。当他把自己亲手种下的苹果树上结出的果实送给斯蒂夫时,那个曾经粗暴的士兵、那个似乎已经摆脱痛苦侵袭的斯蒂夫隔着铁栅栏与他流泪相拥。

  一个男人在外出途中突然夜晚返回,却发现已经谈婚论嫁的女友的床上躺着另一个男人……这本是一个俗套的情节,但电影《雨季》将这个情节设置在一个种族恩怨深重而人物身份和内心又极为复杂的背景下,在这个背景下,激烈的冲突不再局限于性别关系,所有痛苦和困惑顺理成章地迸发并合理地以极端方式终结;也正是有这样的背景衬托,影片最后,当历史终于将民主和自由带给这个国度的时候,两个男人最终的和解具有了超越个体和时空的意义。

  换个角度来说,作为反映种族仇恨和抗争题材的电影,《雨季》巧妙地通过一个简单的“床上捉奸”的故事就把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把一个人人孤独恐惧但暗中风起云涌的社会和时代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效果在我看来也是不多见的。

  奇怪的是,这部片子几乎没被什么人关注过,连影评也搜不到只言片语,或许是我的欣赏水平不大“合群”,或者恰好在合适的情绪下不经意地读到一些什么吧,总之,我认为这是一部让人感到意外的好片,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哦——美国1999年出品,佛罗斯•凯特尔导演,出演过《骑士传说》、《美丽心灵》、《达芬奇密码》的保罗•贝特尼以及出演过《沙漠骑兵》的路易斯•隆巴特正用他们各有千秋的演技等着你呢。
责任编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